【邢台中测】充电桩检测哪家好?邢台中测仪器设备给您提供更好的解决答案
【天美】为您带来表面科学、分析仪器、生命科学设备及实验室仪器的最新产品
【昆山创新】带来动静态力量测试、模拟疲劳测试、 模拟环境测试等试验设备
【三思纵横】亮相中国计量展,展示材料检测、结构试验和成品试验的一流试验仪器和全面解决方案
2020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全国计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按照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改革创新、协同发展,加强计量战略规划和法治建设,优化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强化计量监管,完善计量服务保障,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计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
一、聚焦战略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一)加强计量整体规划和战略研究。组织开展《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情况评估,印发《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0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新时期计量事业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提高计量政策研究与宏观管理水平。在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立专业工作组,强化计量发展战略高端智库建设。
(二)完善计量法治建设。配合做好《计量法》修订工作,争取提请国务院审议之后早日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进程。对现行计量规章进行全面梳理,提出一揽子分类修订计划,推动《计量校准管理办法》尽快出台,为做好计量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推进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开展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政策研究,明确我国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目标任务,研究起草关于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国家和地方层面重视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争取将先进测量技术研究等内容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帮助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
(四)推进构建区域发展计量支撑体系。紧紧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坚持融合、互认、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关于构建区域发展计量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尽快出台,推动计量资源共建共享共用,逐步实现区域内计量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五)加强计量对国防建设的支撑与服务。深入落实计量相关规划,加强计量资源共建共享,推进计量科技协同创新。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计量治理体系
(六)继续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制度。组织编制《计量单位使用情况“双随机 一公开”监督检查工作指南》,开展计量单位使用情况专项监督抽查。紧密跟踪、积极参与国际单位制变革和相关国际标准规范的制修订。
(七)完善计量技术机构体系建设。开展计量技术机构改革调研,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探索完善计量技术机构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为促进计量技术机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制度环境。支持各级、各类计量技术机构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探索推进计量授权制度改革。继续开展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专项监督抽查工作,推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管理信息化进程。
(八)完善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制度。落实新修订的《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注册计量师注册管理等相关制度,加强对依法从事计量检定任务人员的管理,推动计量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为量值溯源和传递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九)完善计量技术规范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管理机制。编制完成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架构。发布实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采用国际计量规范规则》,组织制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评价细则》,加快建设计量技术规范管理系统,完善计量技术规范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制定《计量技术委员会考核细则》,加强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管理。组织开展部门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抽查,提高部门和地方计量技术规范质量。
(十)加强计量比对管理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计量比对改革创新,实施更加开放的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申报措施,持续推进计量比对分类实施。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和改进计量比对工作的意见,完善计量比对制度措施。聚焦计量监督管理和计量技术机构需求,总局组织10项以上国家计量比对项目,鼓励各地加强地方计量比对工作。
三、夯实计量基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一)持续提升国家计量基准水平。抓住计量量子化变革机遇,着力推进以量子计量与传感为核心的基础前沿研究,不断提高时间频率计量基准等国家计量基准技术水平,提升我国最高测量能力。
(十二)推进计量标准能力提升工程。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制定或完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指导目录或建设规划,将相关工作纳入当地政府考核,加快推进向社会公开共享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信息,充分发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效能,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提升标准物质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标准物质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完善国家标准物质管理模式、管理规则和技术规范。加强生物医药、医疗卫生、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急需标准物质研制。积极开展标准物质信息梳理与公开。
(十四)提升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更好发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计量基础科学、前沿测量技术研究方面的龙头作用,带动各级计量技术机构不断提升量值传递溯源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计量技术机构提升计量检定校准、型式评价能力。鼓励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积极参与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工作组)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加大对计量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建立援藏、援疆、援青长效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计量专业技术人员对口交流学习制度。鼓励和支持培养高端、复合型计量人才参与国际计量技术活动。鼓励计量技术机构成为OIML(国际法制计量组织)证书互认指定试验机构,提升计量器具型式评价能力水平。
(十五)推动计量数据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方式研究。加强计量数据管理与应用、计量数据支撑计量活动数字化等研究。探索开展计量数据支撑重点领域发展的试点。进一步完善标准参考数据的建设与管理方案,推动标准参考数据建设试点。
(十六)推动计量科技创新。加强与科技部门的协调,争取列入国家“十四五”相关科研专项,支持计量技术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联合构建计量科技创新联盟,为计量科研的全寿命周期提供支撑,进一步优化计量科技创新生态。
四、加强科学监管,提升计量治理效能
(十七)进一步规范计量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进计量行政审批网上审批系统的改进和完善工作,提高办理效能和办理质量。积极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十八)加大民生计量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集贸市场计量专项检查,探索集贸市场计量监管新机制。继续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国家计量监督专项随机检查,打击计量作弊、缺斤短两、净含量不准等计量违法行为,加大对民生计量的监管和保障力度。全力配合教育部、卫生健康委做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开展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检查“回头看”工作,跟踪检查整治成果。
(十九)创新管理方式,推进电能表“智慧”监管改革工作。持续跟踪国家电网智能电能表状态评价及更换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推进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为全面推进电能表周期检定制度改革奠定基础,力求建立“企业自控、用户监督、政府监管”的新机制。
(二十)加强计量宣传和信息化建设。加强计量科普基地建设,做好“5·20世界计量日”主题宣传活动。加强计量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业务管理系统应用和推广,加强计量业务数据可视化分析应用,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计量信息化系统和计量大数据平台。
五、紧贴实际需求,提升计量服务产业能力
(二十一)完善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围绕国家战略重点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快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关于加强产业计量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要求。积极培育和新建国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对现有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进行全面梳理和阶段性评价,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机制,持续推进产业计量测试平台和联盟建设,为产业创新发展夯实计量基础。
(二十二)推进仪器仪表产业质量提升。在部分重点领域开展仪器仪表产业状况调研,了解仪器仪表行业计量需求。研究起草推进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计量政策建议,积极争取国家重视和支持。鼓励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加强计量测试设备、计量基标准装置等仪器设备研制,开展计量与仪器仪表方面的研讨交流。
(二十三)持续推进能源计量工作。积极发挥各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作用,配合节能主管部门推进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加强能源计量数据分析和应用。加强能源计量监管和技术能力建设,总结能源计量服务做法并进行推广示范。完善天然气能量计量方面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为天然气计价方式改革提供计量支撑和保障。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提高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和使用率。
(二十四)加强资源环境计量工作。联合水利部门研究制定取用水计量管理指导意见,完善取用水计量监督管理体系。开展环境计量工作调研,了解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的计量需求和问题,帮助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完善计量体系。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能效、水效标识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相关的能效领跑、水效领跑活动。
(二十五)深入推进“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积极落实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各项计量惠企政策,以专家入企帮扶、开放实验室、计量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产业计量测试服务等方式,继续组织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聚焦当前中小企业计量需求和突出问题,充分发挥计量技术机构的支撑作用,为企业提供计量技术服务,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质量提升。
(二十六)推进计量技术规范有效供给。梳理汇编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计量相关国际标准、国际规范、国家及行业标准等权威技术文件名录,供社会参考使用。增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的时效性,及时、免费向社会提供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完善面向产业的计量技术委员会,加快制定高端制造、环境监测、物联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计量技术规范。
六、发挥各方作用,构建计量机制化工作格局
(二十七)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发展改革、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海洋、气象、地震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充分调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对计量工作的重视,帮助完善行业计量体系,发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和保障作用。鼓励和支持各有关部门和行业成立面向行业、产业的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本部门、本行业发展急需的计量技术规范和研制相应的计量标准器具。
(二十八)推进地方计量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各地计量工作情况,总结典型经验,推广示范交流。支持地方大胆探索计量治理模式和制度创新,复制推广各地成功经验,丰富计量监管手段,提升计量综合监管效能。积极吸收地方智力资源,参与国家计量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技术规范的制修订。组织开展全国计量处长、院长和计量业务专题培训,提升计量骨干能力,提高计量监管水平。
(二十九)积极发挥行业学协会作用。充分利用学协会资源和力量,开展各类计量政策研究、调研和咨询服务。积极关注行业发展,及时梳理行业、企业计量需求、困难和问题,探索建立长效服务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学协会发起成立计量领域的协作联盟、创新联盟或服务联盟,促进计量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七、参与国际计量治理,提升计量国际化水平
(三十)深度参与国际计量组织治理。加强与OIML、BIPM(国际计量局)等国际和区域计量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计量组织决策和规则制定,适时签署总局与OIML关于法制计量合作谅解备忘录。筹备办好2020年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大会。与OIML和APLMF(亚太法制计量论坛)合作在华举办电能表国际培训班。继续做好OIML顾问工作组工作,牵头修订OIML B21“关于OIML培训中心框架”文件,分享中国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三十一)推动“一带一路”计量国际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落实《“一带一路”计量合作愿景与行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计量合作交流。开展“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计量制度国别比较研究,为计量监管制度改革创新提供借鉴。加强计量政策和技术交流,实施重点国家对外计量培训援助项目。
(三十二)推进国际计量互认和研究。开展计量标准和测量方法联合研究,加强多边和双边量值比对等实质性合作,促进量值国际等效一致。秉承合作开放态度,加快计量双多边互认进程,不断扩大校准测量能力互认范围。积极推进OIML证书互认制度的实施,跟踪研究OIML证书互认制度相关文件,指导OIML证书指定试验机构做好国际评审准备,适时组织举办OIML证书用证机构培训班,进一步宣贯OIML证书互认制度。
———— 文章来源:国家市场局计量司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全国计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 …
Continue reading “2020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
关于“中国计量展”延期举行的通知
各参展单位、专业观众与各协作单位:
受突发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原定于2020年5月18-20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的“2020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计量测试及技术博览会”已无法如期举行。经展会主办方与相关主管部门反复协商,初步确定将本届博览会延期至9月28-30日举行。由于原定场地今年下半年的安排已满,经主办方争取,本届博览会将移至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举行,如有其他变动主办方将第一时间另行通知。
由于新冠病毒疫情严重目前仍在全球大范围蔓延,致使本届博览会延期举行,也给报名参展单位、各协作单位和原定参会的海内外嘉宾等带来了很大影响,主办方对此深表歉意,并期望得到各方的理解,能一如既往,携手同心,继续支持本届博览会能在今年下半年成功举办。
特此通知!
上海市计量协会
上海高登商业展览有限公司
2020年04月10日
Postponement Announcement of“the 2nd China (Shanghai) International Metrology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Exhibition 2020”
Dear exhibitors, visitors, and partners,
In view of the sudden outbreak of COVID-19, and after clos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organizer committee and relevant authorities, the 2nd China (Shanghai) International Metrology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Exhibition 2020, which originally scheduled to be held from 18 to 20 May, 2020, now will be tentatively postponed to 28 to 30 Sept. 2020. Due to the arrangements for this venu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year are full, the show will be removed to the Shanghai New International Expo Centre ( 2345 Longyang Rd, Pudong, Shanghai ). If anything changes, we will keep you informed as soon as possible.
Nowadays, the novel coronavirus is still spreading in many parts of world, so that our exhibition can only be postponed. It also has brought a serious effect on exhibitors, partners and guests at home and abroad who are scheduled to attend the conference. We apologize for all the inconvenience caused by the postponement. And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 We are standing with you and sincerely wish you continue to support us as usual.
Hereby notify the above.
Shanghai Metrology Association
Shanghai Golden Commercial Exhibition Co., Ltd.
April 10, 2020
各参展单位、专业观众与各协作单位: 受突发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原定于2020年5月18-20日在 …
Continue reading “关于“中国计量展”延期举行的通知”
上海市计测院成功研制“新冠病毒核酸标准物质”
近日,上海市计测院研制的“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被批准为国家标准物质,能有效评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这是首个由地方研制成功并获国家批准的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可供国内外核酸试剂盒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使用,研制及审批时间从一年以上缩短至两个月。
科技抗疫: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质量有了判定准绳
病毒核酸检测作为确诊和排除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依据,目前市场上各家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出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超过100种。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核酸检测技术和产品,必将为国内外疫情的控制提供持续支持。
但与攻克疫情紧迫需求有差距的是,作为病毒核酸检测量传和质控依据的RNA国家标准物质,却仍是计量领域的一个很大挑战。由于当前缺乏新冠病毒RNA标准物质,无法对检测方法进行量值传递和对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进行评价,优质的国产试剂盒竞争力也无法得到证明,为此,急需研制RNA标准物质,来评价这些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质量和准确度,为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判定提供准绳。
RNA标准物质研究绝非易事,因为RNA分子保存稳定性差,缺乏可靠、准确的RNA绝对定量方法。然而,上海市计测院迎难而上,迅速落实科研经费,组织优秀科研骨干力量组建专项科研团队,依托在生物计量技术领域的长期积累,在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等分析领域著名科学家团队的深度参与和支持下,通过深入研究高准确度RNA数字PCR绝对定量方法,经过40多天日以继夜的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2种“新型冠状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有了量值准确可靠的新冠病毒标准物质,就可以对试剂盒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为新冠病毒试剂盒提供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依据,帮助检测实验室对结果进行确认,从而进一步降低“假阴性”的出现概率。本项目受到上海市科委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撑,被列入新冠病毒应急专项支撑计划。
绿色通道:研制审批过程从一年以上减到两个月
原本一项国家标准物质从立项研究到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批获证,一般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为了尽快投入生产,助力防疫抗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立即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主动服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研制工作完成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一时间开通了绿色审批通道创新评审形式,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第一时间组织专家进行网上答辩。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临检中心为本项目研究完成了关键的定值验证工作,最终仅在短短二个月内就完成从启动研发到被特批为国家标准物质的全过程。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国家标准物质审批涉及严格的行政审批和技术论证,面对疫情紧迫要求,在严控定值准确度、量值溯源性等核心技术指标的同时,缩减审批环节,提速技术论证过程。
服务一线:为防疫抗疫提供计量技术支持
本标准物质目前生产量根据需要可达到1000套/天,可稳定传递到全国范围的生产企业和检测实验室,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提供计量支持。目前该标准物质免费提供给用户,包括输出支援韩国、意大利等国的便携式快速检测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牵头的科技部应急专项)均采用了本次研制的RNA标准物质。在全球疫情不断蔓延的形势下,本次获批的标准物质也可以根据需求支援国际疫情防控,为中国高水平分析方法研发应用及其国际援助行动提供精准计量支撑。
本次应急标准物质研制的成功,得益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丰富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资源,之江生物、捷诺生物、上海小海龟、天筛(上海)等试剂盒和仪器生产企业共同参与标物定值研究,他们也是后续标物应用的直接受益者,提升了各级应用实验室病毒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就如同一把“生物标准尺子”,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获得应急批准,满足了新冠病毒PCR检测的量值溯源需求,提高核酸检测的准确度和均一性,实现对疫情核酸检测需求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到“准不准”的提升,也显示了上海计量领域科研攻关和质量基础保障的实力。
文章来源:上海计量测试
近日,上海市计测院研制的“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被批准为国家标准物质,能有效评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 …
Continue reading “上海市计测院成功研制“新冠病毒核酸标准物质””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 征集2020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的通知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征集2020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的通知
市监计量函〔2020〕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各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国家专业计量站:
计量比对作为保障量值准确一致和支撑计量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在计量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发挥计量比对作用,提升计量比对供给质量和效率,现就征集2020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本次征集范围为国家计量比对项目(含大区计量比对项目)。国家计量比对项目是经市场监管总局审评通过,由申报单位作为组织单位,主导实验室具体承担的全国性计量比对项目,其中大区计量比对项目由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组织申报和实施。国家计量比对项目主要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对支撑计量事中事后监管、提升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水平和保障计量标准、标准物质、工作计量器具等量值准确一致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项目。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的主导实验室应对计量比对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计量比对组织实施技术规范和要求,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传递标准或样品,具有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并确保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量比对项目。
(二)申报的国家计量比对项目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项目组织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18个月,5年内已经组织过的同类计量比对项目原则上不得重复申请,2019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相关信息见附件1。
(三)申报A类计量比对项目仅限于基础性或直接关系到交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监测、司法鉴定、行政执法以及新纳入实施强制管理计量器具目录、社会关注热点的相关项目。申报B类计量比对项目对专业领域范围不做要求,参比实验室需10家以上。
三、申报程序
(一)主导实验室可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以及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推荐申报国家计量比对项目,也可通过主导实验室所在的法人单位申报国家计量比对项目,其中大区计量比对项目由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直接申报。
(二)各推荐申报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的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从项目选题、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前期工作基础、方案设计、人员配备、项目效益和经费概算等方面,组织研究论证把关并进行推荐排序,确保申报方案科学规范、切实可行。
(三)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组织对征集的计量比对项目进行审评和论证,遴选部分项目列入2020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以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各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国家专业计量站等相关单位尽快安排部署,认真组织筛选申报,将计量比对项目申报书(附件2)和汇总表(附件3)等有关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于2020年2月26日前报送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电子版发送到jlslzc@samr.gov.cn,纸质版寄送到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北路麦子店街22号5层中国计量协会。
联系人:计量司量值处 刘国传 010-82262865
中国计量协会 罗新元 13718909343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2020年1月17日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征集2020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的通知 市监计量函〔2020〕94号 …
Continue reading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 征集2020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的通知”
世界计量日网站发布2020年主题:全球贸易计量
May 20 is World Metrology Day, commemorating the anniversary of the signing of the Metre Convention in 1875. This treaty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 worldwide coherent measurement system that underpins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5月20日是世界计量日,以纪念1875年《米制公约》签署日。该公约为全球一致的测量系统奠定了基础,该系统是科学发现和创新、工业制造和国际贸易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全球环境的基础。
The theme for World Metrology Day 2020 is Measurements for global trade. This theme was chosen to creat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t role measurement plays in facilitating fair global trade, ensuring products meet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and satisfying customer quality expectations.
2020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是“全球贸易计量” 。选择该主题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计量在促进公平全球贸易,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法规以及满足客户质量期望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Across the world, national metrology institutes continually advance measurement science by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new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t the necessary level of sophistication. The national metrology institutes participate in measurement comparisons coordinated by the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BIPM)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measurement results worldwide.
在世界范围内,国家计量机构通过在必要的复杂程度上开发和验证新的计量技术,不断推进测量科学的发展。国家计量机构参与国际计量局(BIPM)协调的国际比对,以确保全球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Legal Metrology (OIML) develops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which aim to align and harmonise requirements worldwide in many fields. The OIML also operates the OIML Certification System (OIML-CS) which facilitates international acceptance and global trade of regulated measuring instruments.
国际法定计量组织(OIML)制定了国际建议,旨在协调和统一世界范围内许多领域的要求。OIML还运行OIML认证系统(OIML-CS),该系统促进受管制测量仪器的国际接受和全球贸易。
These international metrology systems provide the necessary assurance and confidence that measurements are accurate, providing a sound basis for global trade today and helping us to prepare for the challenges of tomorrow.
这些国际计量系统为计量准确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和信心,为今天的全球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帮助我们为明天的挑战做好准备。
World Metrology Day recognises and celebr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all the people that work in intergovernmental and national metrology organisations and institutes throughout the year.
世界计量日表彰和庆祝所有在政府间和国家计量组织和研究所工作的人全年所作的贡献。
文章来源:世界计量日官网
May 20 is World Metrology Day, commemorating the annive …